科学选题,问计于民
人大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如何更加充分地体现人民意志、更加真实地反映人民要求,不仅是人大工作的职责,也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人大常委会一改过去“关起门”来定议题的办法,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实地调研、网络征求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真正把群众反映突出、意见较大、带有共性的问题吸纳上来。同时,结合县委总体部署和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认真分析定位人大工作与人民群众意愿、经济社会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点,科学合理确定议题,使人大的工作更贴近民情民意,更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
2007年有17名县代表通过实地调研联名提出了“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桂东”的议案。经大会主席团会议认真研究后,主任会议安排有关工委进行了专题调研,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县人大常委会先后作出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大县的决定》、《关于批准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的决议》。并且在审议财政预算时督促政府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县财政每年安排资金4000万元分别用于发展壮大花卉苗木、茶叶、药材、楠竹等生态农业产业。全县生态农业产业进一步壮大,茶叶、花卉苗木等产业初步形成规模化发展趋势,全县已建成茶叶基地7.6万亩,花卉苗木基地4万亩,打造了“万亩茶叶观光园”,“百里花卉苗木走廊”,我县被列为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县,“玲珑茶”成功创建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县人大常委会还坚持把决定权与监督权结合起来,把人大监督延伸到决议贯彻执行的全过程,采取视察检查、听取审议工作报告、调查研究等形式,搞好跟踪监督。为督促落实《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大县的决定》,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全县造林绿化工作和“三年城乡绿化攻坚”专项工作报告,分别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农业产业建设、沤江流域综合治理等工作报告,并交办了审议意见,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发布了保护候鸟资源的通告,实施封山育林,严格木材采伐,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2.36%,居全省之首。2011年以来,筹资2亿多元用于沤江流域综合治理,完成城关中学至船皮坳段河道清淤、下阳河堤防、县城九曲桥翻板坝、增口污水处理厂河堤等工程建设,完成沤江县城河道治理城市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6.8公里,建设县城沿江风光带1.3公里,景观山塘织女湖1座,景观水坝4座,生态河堤1.26公里,完成河流水渠绿化38公里,水库四周绿化145亩,沤江的水越来越清,沤江两岸越来越绿。投资5.4亿元,围绕“两沿”(沿江、沿路)、两环(环城、环村)、“四荒一园”(荒山、荒滩、荒地、荒沟和三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绿化,形成“山上绿屏、水岸绿网、道路绿荫、城乡绿景”的绿化生态景观体系。完成荒山荒地和迹地更新造林7.5万亩,建设城区周边景观林1918亩、改造三台山省级森林公园核心景区1902亩,完成通道绿化景观工程300 余公里,完成沤江、泉江、淇水、小水江等水系绿化150公里,实现沤菜水库等水库(山塘)绿化83处,达到了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青的效果,打造出了一张真正具有桂东标识身份的“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楼在园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绿色名片”。
开门议事,问需于民
代表积极认真履行职务的实践,其实质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着力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县人大常委会立足基层代表工作实际,切实加大组织引导力度,进一步拓宽群众和代表直接参与人大工作的渠道,邀请代表旁听常委会会议,在视察、调研等活动中邀请涉及其切身利益的群众和代表参加,请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实现公众对人大工作的有序和有效参与,有效促进了代表更好地履职。一方面积极开展代表进社区进农村活动、组织代表与群众见面座谈等多种方式,使代表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同时也便于选民和群众有困难时找得到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能够得到及时反馈。不断推进代表履职行为公开,建立代表填写履职手册制度,并由代表小组和县人大联工委负责审核登记代表履职情况,公开代表所提的议案和建议内容,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活动,以确保代表正确、有效履职,防止偏离人民利益和人民主权的轨道。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对代表小组的联系指导,县人大常委会委员每人联系10名代表,县人大代表每人联系20户选民。积极搭建代表履职的新载体,每年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就事关全县工作大局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和“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座谈会,使其成为代表及时反馈群众意见,督促政府改进工作的快捷通道。
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一段时期群众呼声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建议办得好不好,落得实不实,不仅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也是检验代表履职成效的重要标尺。县人大常委会不仅注重抓好当年建议的办理落实,更加重视那些正在解决的、需跨年度才能落实的意见建议的跟踪回访。制定出台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办法和问责制度,明确了程序要求,落实了工作责任。通过跟踪督促、办后追踪问效这样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条,使代表建议落到实处,有始有终,近三年来,共办理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315件,满意率都在98.5%以上。前两年,县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沙田镇省级示范镇建设资金投入的建议》和《关于尽快重新修建寨前镇水毁桥梁下黄桥的建议》。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经主任会议研究后确定为重点建议,请县人民政府着力重点办理。县委、县政府对建议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县长多次现场办公,由县财政统筹整合5000万元资金用于沙田示范镇建设,各期项目进展顺利,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由县财政安排资金300万元,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机关和人大代表广泛捐款筹集资金20余万元用于寨前镇下黄桥重建,下黄桥已于2012年10月建成通行,解决了该镇5个村8000余人的出行问题。
公开透明,接受监督
人大工作的本质,就是替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如何增强人大履职的透明度,增强依法履职的实效性,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正是人大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价值所在。县人大常委会通过新闻媒体报道、365b体育在线投注站、常委会公报刊登等形式,对执法检查报告、政府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各项决议决定以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等人大工作开展的过程和结果及时全面的向社会公开,并在365b体育在线投注站上建设了互动板块,自觉把人大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突出抓好了一个“实”字。坚持依法履职与跟踪问效并重,对那些经济社会发展中推进难度较大、群众关注度高的工作和问题,综合运用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工作方式,适时启用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等刚性监督手段。今年安排了对县城污水排放情况进行询问和对逐步关闭全县化工企业举行听证。不仅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还采取听取其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现场察看其整改落实结果、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回审和满意度测评等方法,一抓到底,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实效,得到实惠。
2011年,针对很多群众反映全县小水电价格同网不同价问题,常委会组织了专题调研,并通过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及时交办了审议意见,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从2011年3月份起,县网小水电站上网价格上调至0.05元/千瓦时。之后通过网络、新闻媒体和常委会公报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根据反馈情况,发现这个结果距离广大群众和代表的期望还有些差距。2012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后,再次安排了相关工委和人员对此事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调研和走访,广泛听取收集意见,督促县人民政府进一步落实审议意见,县网小水电站上网价格继续上调0.03元/千瓦时,小水电价格关系逐步理顺,真正达到了以群众的“满意度”来考量联系群众和人大依法履职实效的目的。(作者:李运球)